18日,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大关。按一辆机动车长4.5米计算,22.5万辆即5.6%的车上路,将把北京的二、三、四环路堵死。生活在北京的人们,越来越担心出行拥堵。
缓解交通拥堵,是加大机动车限行力度,还是继续拓展城市修建马路?是发展公共轨道交通,还是在城市核心区收取高额停车费?是控制车辆上牌,还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?或许,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,但切不可忽视驾驶员、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规则意识。
交通规则只是保障所有路人生命安全的底线性条款,若一个理性人也无法调整到规则所定的“当为”且“能为”程度,不光法律的尊严损毁殆尽,公共利益无从谈起,公众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。
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其引发的交通事故,一直是扰乱我国城市交通秩序、加剧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而驾驶员“蛇形驾驶”“见缝插针”“随意停放”等陋习,往往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对比中外堵车场景,人们会发现,在一些交通秩序良好的国家堵车时,车辆是排成一条线的,如果转弯道堵了,直行道仍能通过;而国内不少地方堵车队伍是排成扇形的,如果转弯道堵了,整条马路会迅速堵死,直行的车都寸步难行。
同时还应看到,非机动车和行人漠视交通规则在一些城市也很常见。在街头,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等不讲规则、不遵守法律等恶习,不仅会人为制造安全隐患,而且会使交通拥堵雪上加霜。
尊重法律和道德,树立规则意识,并把这种规则变成一种理念、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任何汽车社会都不得不迈过的一道槛。
|